中国大使馆1999年遭到美国轰炸,为何没有反击?当时实在太心酸了
1999年,美国悍然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,导致三名中国记者牺牲,多名驻大使馆国人受伤。
【受到轰炸之后的废墟】
消息传到国内之后,立刻激起了民愤,全国各地爆发反美游行示威行动,甚至不少人主张对美开战!
大使馆代表国家利益和形象,轰炸大使馆无异于轰炸本国领土,我们是完全有正当理由对美国的“恐怖袭击”进行报复性打击。
但当时的我们没有选择反击,而是以和平的手段解决问题,这是为何?看完才知道,当初的中国有多么心酸!
美国的“罪行”
1999年5月7日,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天,当夜幕悄然降临,贝尔格莱德上空堆积着战争的乌云。
北约在科索沃战争期间进行的持续空袭,意外卷入了一个不应成为目标的地方——中国驻南斯拉夫(南联盟)大使馆。
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前
美国B-2隐身轰炸机从高空释放了精确制导炸弹,在夜色的掩护下,这三枚炸弹精确地命中了大使馆,霎时熊熊大火与浓烟吞噬了整座建筑。
【B2隐身轰炸机】
爆炸的轰鸣在宁静的夜空中回响,响彻整个贝尔格莱德。
大使馆内的国人措手不及,这突如其来的袭击夺走了三名记者的生命,并造成多名使馆工作人员受伤。
消息迅速传遍全球,轰炸的残酷现实触动了数亿国人的心,这次事件在中国引发了强烈的民族情绪,成千上万的民众涌上街头,表达对美国行为的强烈抗议和对逝者的哀悼。
我国强烈谴责这一行为,并指出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以及对国际法的践踏,要求美国政府做出解释和赔偿。
【反美情绪高涨】
在针对此次问题上,中国的态度已经算得上非常隐忍和保守了。
如果换作美国是受害者,他们第一时间可能并非发表声明,而是调动军事力量,进行反击。
虽说后来美国总统亲自道歉,并且也做出了赔偿,但是牺牲的三位烈士永远也无法回来,对国人造成的伤痛一辈子无法抹去。
直到事件平息,中国都没有做出任何“过激行为”,是中国人太好欺负了吗?其实不然。
一把辛酸泪
当时向“美帝宣战”的呼声很高,其中很多朋友是因为被爱国情绪冲昏了头脑,我们以现在的角度冷静思考,当初的中国真的有反击美国的条件吗?
来看看历史大家就知道了,在1995年的时候,李登辉在美国人的鼓动下“访美”,破坏了海峡两岸好不容易缓和的紧张关系。
【李登辉是典型的“台独”分子】
对此,美国人“锣鼓喧天”的开着尼米兹级航母来到西太平洋地区,充斥着挑衅的意味。
中国云集大量解放军,在东部沿海地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真枪实弹军事演习行动。
并且,我们也做好了和美国开战的心理准备,紧张的局势冲突一触即发。
在这场演习当中,由于解放军海上力量的匮乏,我们征用了上千艘渔船,为了弥补火炮的不足,还将坦克陆基火炮搬上了军舰。
【坦克上舰是无奈之举】
从如今看来,这样的做法简直“可笑”,但却是事实,这既是在特定时代下的无奈选择,又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一把辛酸泪。
到1999年的时候,中国经济和国防力量还没有腾飞,就海军装备来说,和美国相差了不止一星半点。
一直到2012年中国才有了第一艘航母——辽宁舰,这艘航母以训练舰为主,实战能力缺乏。
而在1999年的同一时期,美国一共有8艘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,平均排水在9万吨以上,还有先进的各类舰载机、巡航导弹等等。
中国没航母不说,当时的军舰不论是数量还是“质量”都没有优势。
1999年中国驱逐舰排水总吨位大约6万,加起来还没人家一艘航母多,其中051型驱逐舰是我们的主力,满排4000吨不到。
护卫舰倒是超过6万吨差不多接近万吨7的样子,不过数量和吨位仍旧是短板。
另外还有091型核潜艇,打击能力倒是不错,但核反应堆不太稳定,噪音问题也比较突出,难以对抗美国核潜艇。
当然,和美国打仗不仅打得是海上力量,还有空军装备。
就当时来说,中国还没有反隐身技术,隐身技术估计也在起步阶段,B2轰炸机对于中国来说完全就是无法反制的一款装备。
美国的各类先进战斗机也有很多,不管是F16还是F15还是其他战机,放在当时都是顶尖装备。
与之相比,中国的主力战机型号还是歼8以及从俄罗斯进口的苏27,数量不是很多,打起来咱们很吃亏。
放眼未来
总的来看,当时中国的实力和美国差距是比较大的,不具备反击的客观条件。
事实上,我们不进行反击不完全是因为实力的差距,还有国家领导人对中国战略发展的长远判断。
1999年正处于中国改革开放蓬勃向上的时期,中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。我们相信,只要在未来能够抓住合适的机遇,经济就能腾飞,祖国会越来越繁荣。
如今我们确实做到了,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,中国经济呈爆发式增长,很快就来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。
依托强大的经济基础,不管是国防力量还是外交领域,我们都取得了巨大成就,以中国现在的地位,国际上谁不敬让我们三分?
如果说当初我们草草对美国进行反击,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,中国经济都会被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拖垮,中国还能取得现在的成就吗?
参考资料:
【1】南方都市报:《1999“世纪大阅兵”:解放军走向高科技,新型战略核导弹露面 》